人文与传播学院苏新春院长荣获我省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作者:教学促进部  2010-09-10

    近日,福建省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结果揭晓,我院人文与传播学院苏新春院长榜上有名,获此殊荣。

    从1970年参加工作以来,苏新春教授在教师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在高校教职岗位上已走过了二十五个春秋。他毕业于汉语史专业,专攻词汇学方向,深知语言学课程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在中文类专业课程的开设上,从基础课程到前沿课程,从理论课程到实践课程,从史论课程到专题课程,苏教授走过了高校教职岗位上几乎所有的语言类类课型。

    带着对应用语言学的信心,苏教授开设了一系列围绕该学科的课程群:应用语言学概论、汉语词汇学、社会语言学、数据库与词典编纂、《说文段注》研究、《普通语言学教程》导读等。苏教授主持完成市、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10部,主编或参编书籍11部,正式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创新型教材《文化语言学教程》和《词汇计量及实现》的研制,都曾在学界引起一阵热烈的讨论。2009年以苏新春教授为带头人的教学梯队成果——“应用语言学概论”,荣获福建省精品课程。

    自2003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成立以来,苏新春教授一直担任中文系主任一职,2009年12月起任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他坚持独立学院应用型中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试验,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改变传统中文人才培养中偏重理论素养、缺乏技能教育的不足,培养了一大批为社会欢迎的应用性中文人才,该培养模式曾获我院2009年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教学上,他始终认为培育创新型应用人才是中文语言学类教育的当务之急。从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带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出发,整合现有教改成果,多层次探索文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教学中,尤其注重培养文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四个能力,教会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培养途径,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称誉。几年来,苏新春教授除了兼任本科生导师,在选课、选题和实习就业咨询方面做本科生的良师益友外,还促进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已连续指导三届本科生发表相关科研小论文。

苏教授之名师寄语

    知识不在多少,讲究的是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应该是有序的。人才学的名言——有结构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知识,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作为知识的获得者——学生,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都必须要明白自己或要对方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去更合理地汲取知识,才能清楚每一块知识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居于什么样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必须经常地自觉分析自己:在什么样的时间和条件下,针对什么样的学习人群,去获取何种知识。

苏教授之名师名言     

    好的教师不在自己讲得有多好多动听。其实,“讲”得好的恰恰不是好老师,那样会把学生变成一个完全的听众。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能激发、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的老师。把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主动地去探求知识、获得知识,这才是教师的最大责任。